戴天方 喜欢在数控一线干活

发布时间:2009-07-18    信息来源: 中国航天新闻网

       


人物名片
  戴天方,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师,三院239厂首席技师、班组组长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
  2005年,他被授予航天科工集团公司“中青年技能接班人”、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“优秀技能人才”等称号,被评为三院全年度“质量信得过职工”。2006年,他获得北京市“数控技能大赛”第五名,被授予北京市“经济技术创新标兵”、三院“劳动模范”称号。2007年,他又获得航天基金奖。
  采访印象
  戴天方穿着蓝色的工作服,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忙个不停。这是他最自然、最真实、最舒展的状态。
  在交谈中,他屡次提及班组工作的平凡,对个人所获的诸多荣誉有些诚惶诚恐。他说,自己非常喜欢在一线干活,但身为班组长,必须得学管理之道。这对他是个不小的考验。
  他的话语不多,但不乏独特见解,用“睿智”二字形容亦不过分。
 
  “太突然了,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。”5月20日,面对“从天而降”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239厂高级技师戴天方觉得十分意外。
  在他的心目中,这一奖项似乎有点遥不可及。虽然工厂让填了申请表,但是填完之后,他并没有过多关注,依旧天天扎在无休无止的零件加工工作中。用这位38岁高级技师的话说,就是“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喜欢在一线干活”。
  拿了薪水就要对得起岗位,这是一个人起码的良心。良心是底线,上面才是责任心。
  1989年,技校毕业的戴天方成为239厂的一名普通工人。短短一年后,他被调入数控组,成为厂里最早接触数控机床的少数人之一。
  “拿了薪水就要对得起岗位,这是一个人起码的良心。良心是底线,上面才是责任心。”这是戴天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秉承这样的理念,在没有什么人可以求教的情况下,他开始了数控加工技术的自学。
  数控加工技术是世界工业技术的前沿,数控加工设备也是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。这让戴天方感到十分兴奋。
  然而,看着满是英文标识和软件资料的数控设备,他有点发懵,有种“两眼黑”的感觉。初中时戴天方学的是俄语,技校时学的一点英语在那时也显得杯水车薪,但是硬着头皮也要掌握。
  在师傅的点拨和自己的摸索下,他逐渐掌握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要领。
  1995年,凭着几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,加上对产品的了解,戴天方被选为班组的副组长,和组长王金海(后被评为“特级技师”)一起带领大家干活。2004年,他接替王金海,成为数控三组的组长。
  2000年以后,各种数控技能大赛如雨后春笋,开始在中华大地涌现。为了能发现自己的短板,在专业领域得到提升,戴天方有意识地参加数控技能大赛。其中,2005年的北京市职工数控技能大赛,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。
  虽然工作多年,但他仍然觉得特别紧张。一有闲暇,就拼命看书,学习各种理论知识,熟悉考试指定机床。最后,他得了北京市第五名的成绩。
  “稍微有点遗憾的是,比赛的兴奋点还需要进一步调动。不过,也确实开了眼界,因此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非常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参加技术比武。”回想起来,戴天方感慨良多。
  在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,真正给戴天方巨大锻炼的还是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。“这三年,很苦!很累!究竟干了多少急难重活,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也说不清楚了。”戴天方以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给这三年作了概括。
  也就是在这三年,他被授予航天科工集团公司“中青年技能接班人”、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“优秀技能人才”等称号,被评为三院全年度“质量信得过职工”,被授予北京市“经济技术创新标兵”、三院“劳动模范”称号,并获得航天基金奖。
产品仿佛就是自己的孩子,他的教育过程就是你的加工过程。如果一不小心制造出了废品,十分可惜。

  戴天方常爱打这样一个比方,他说:产品虽然没有生命,但是工人对它赋予了感情,仿佛就是自己的孩子。从毛坯到初具形状再到合格品,如果一不小心制造出了废品,十分可惜。
  刚开始操作数控机床时,戴天方总是慎之又慎,生怕由于人为的误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为此,他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:在加工前首先看清图纸,读懂工艺,找出加工难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,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方式方法加工。
  数控机床加工的活大致可分成两种,一种是对工艺已经定型的产品进行批量生产,一种是为正在研制的产品生产样品。通常来说,研制的活要比批量生产的活复杂难干,而戴天方接手的几乎全是研制活。
  “这两年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那儿就像是试验田,要不断优化出最好的种子。某个产品一旦研制出来了,工艺定型了,加工方法定型了,就被拿走了。随之,新的产品又来了。”对此,他毫无得意或抱怨之情,认为都是自己分内之事。
  戴天方目前操作的是一台大型进口龙门加工中心,承担着众多关键件、重要件的研制和批量生产。在加工某型号整体油箱中,针对主接头中的“L”型沟槽形状特点,他对原有加工方法进行了改进,采用先进的波纹刀具进行粗加工,使材料本身变形小,切削过程中施加外力小。同时,还采用机床主轴的变象限加工,保证了接刀面过渡平滑,有利于装配,在加工难度大的情况下达到了精度要求。
  “35公斤的毛坯,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去除废料后只剩下2公斤,偌大的囊皮最后只剩下1毫米左右,而且很光滑,没有变形,没有印迹,达到了要求。”戴天方笑着说,光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,就让拉废料者苦不堪言。
  在工作中,戴天方也会遇到卡壳的时候,但他从不轻言放弃。在他看来,做好手中的活,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前后工序的人负责。每有卡壳,他总是积极开动脑筋,同时广开言路,听取各方意见。

       数控技术日新月异,如果不注重学习,势必会被淘汰。几年来,“学习责任令”让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的技术变得越来越精湛。

  戴天方所在的数控三组是239厂机械加工部的重要班组之一,担负着关键零部件的机械加工任务,组内机床都是大型精密数控设备。22名组员中,有特技技师1名,高级技师2名,半数以上为机械加工专业大专毕业生,平均年龄为29岁。
  这个班组先后被国资委、全国争创办授予“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”和“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”等称号。
  班组成立之初,组员大多来自其他非数控岗位。老师傅虽然传统加工经验丰富,但学历较低,对数控知识知之甚少。尽管个个摩拳擦掌,决心很大,但是面对满眼的外文资料,好像“老牛掉到水井里——有劲使不上”。
  举步维艰之际,239厂领导和机械加工部领导及时来到班组,和员工们促膝谈心,鼓励他们按照中央要求,在“创建学习型班组,争做知识型员工”方面下工夫,让班组产生“核裂变”效应,完成从“工具型”工作观向“创新型”工作观的转变,从“单一型”劳动者向“知识型”劳动者转变。
  一席话语,让大家感觉到技能工人的春天正在来临。他们认识到,除了要有老黄牛的苦干精神,还必须具备创新智能型头脑。
  于是,戴天方从厂领导手中领过了“学习责任令”:抓紧时间学习,力争短期内把班组工人培养成熟练数控操作工。在班组誓师大会上,组员们激情满怀,表示要尽快掌握数控技术,成为机器的真正主人。
  作为组长的戴天方和特技技师王金海为全组制定了分阶段、按步骤的全过程学习构想,从掌握数控原理到基本操作,再到进行软件编程。
  此后,组员们只要有时间就会到车间来,结合型号生产中典型工件的数控加工过程,互相交流学习体会。
  为了加强理论学习,班组创建了“图书角”,购买了《机械加工工艺与窍门精选》、《数控机床操作技术指南》等十多种加工理论书籍,丰富组员专业技能知识。这些“技术食粮”至今还时常应用于生产中。
  由于生产任务繁重,全组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学习,他们就把时间化整为零,遇到生产中的难题,随时到图书角的书柜里“看一眼”。
  在实际工作中,他们把重点放在新道具、新材料的应用与加工、数控编程的操作上,坚持每月定期召开组员学习交流体会,随时召开技术难题协调会。
  常言道:学习在于虚心、决心、恒心、专心。大家利用一切学习机会,向厂内有经验的师傅学习,向技术部门的大学生学习,向安装设备的师傅学习。厂里又专门请来北京联合大学的教授到班组,手把手地传授数控加工领域的先进方法和手段。
  经过一次次“抽丝剥茧”式的深入学习和钻研,大家很快胜任了数控加工工作。大家边生产边学习,结合生产实践学理论,再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。如此循环,受益匪浅。不到半年,许多人成为了全厂数控领域的“行家里手”,推动了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。
  学习过程中,戴天方的班组还采用了“师带徒”的方式。经验较丰富、成绩较突出的技师必须带一名或数名徒弟。特级技师王金海一人带了数名徒弟,并将自己多年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。
  为了实现“一专多能,分工不分家”的更高目标,他们还在全组范围内开展“岗位大轮换”,要求每个组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岗位数控机床操作技能,还要熟练掌握组内其他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。目前,全组已有80%以上的组员能熟练操作至少两台数控设备。这样既能满足临时替岗、“多面手”的要求,又可为技术进行储备和积累。
  同时,班组还积极鼓励全员参与三院、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北京市开展的各类青工技能竞赛,并连获大奖。

         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控设备优势,最大程度地挖掘全员生产潜力,进行设备和人力的优化组合。

  每天早晨到班后,戴天方都会习惯性地去各机床前巡查一遍,看看任务的完成进度、质量情况等。如果知道某个工位换了新活,则一定要过去看看问问。
  当被问及班组组长和普通组员的区别时,他脱口而出:“责任!”
  在他的观念中,班组长要发挥好“领头羊”、“领头雁”作用:要求别人干好的,自己首先要干好;别人干起来有困难的,自己要勇于承担;重活、难活、累活,要抢在先。
  同时,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控设备优势,最大程度地挖掘全员生产潜力,进行设备和人力的优化组合,从而促进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诸要素有效受控,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。
  数控三组目前的设备均是大型多轴联动的加工中心,科技含量极高。为了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,他组织人员与机电员配合,定期开展设备“五个重点检查”,即“重点检查正在运行的设备,重点检查维修过的设备,重点检查带病运行的设备,重点检查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设备和重点检查负荷重的设备”。
  为了加强倒班中的生产管理,他们坚持生产交接班制度,要求组员做到“三个交接”,即“交接原始记录记载情况,交接区域环境卫生情况,交接其他情况和异常情况”。同时,做到“三个不接”,即“生产不正常、事故未处理完不接,工作记录不清晰、不准确不接,卫生区域不整洁不接”。
  由于认真贯彻“五三三”制度,为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拓展了“绿色通道”。于是,人机配合到位,他们实现了“三班倒全天候运行”的生产模式,完善了“计件奖金加权系数考核”分配制度。
  此外,班组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、劳动竞赛、合理化建议等活动。通过一系列革新措施,使加工水平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。先后围绕型号生产任务,开展了30余项技术创新、加工手段及方法优化专项改革,攻克了科研生产中的10余项技术难关,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科研生产技能水平。
  班组工作很平凡,但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可以问心无愧地说,多年来,数控三组没有出现大的安全和质量事故。
  在数控三组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戴天方这个人什么话都好说,唯独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不近人情。
  对此,戴天方呵呵一笑:“班组工作很平凡,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是可以问心无愧地说,多年来,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没有出现大的安全和质量事故,较好地完成了科研生产任务。”
  与机器打交道近20年,他深知安全和质量对于航天的特殊意义。特别是当了班组长之后,他给自己及班组定了个目标: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  他责令各设备的主操作人为该设备的安全负责人,要求他们做到“违章操作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不干,发现隐患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提出”,并将之与考核挂钩。渐渐地,大家开始重视安全问题,摒弃了“与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无关”、“无所谓”等思想。
  质量方面也是如此。戴天方制定了《班组工作条例》,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小组升级达标活动。他还将“年度质量工作计划”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,开展相关质量教育培训。
  在他的示范下,班组成员也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:在加工前首先看清图纸,读懂工艺,找出加工难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,然后再考虑加工方式方法;在机床加工过程中,精心操作,精心测量,严格执行“自检、互检、专检”三检制度,杜绝批次性、人为、低层次质量事故的发生。
  在工作中,戴天方意识到“越忙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”,要求大家“越忙越要关注质量”,密切与工艺人员、检验人员沟通。
  事实证明,这样的提示非常必要。近年来该组排除质量隐患数起,避免了较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。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”这一理念已经在数控三组深入人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班组管理中,必须得理解年轻人。否则,时间一长,他和你就产生了隔阂,管理就不能够深入。

  作为班组长,戴天方不仅要在科研生产中起模范带头作用,还要关心组员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,从多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在他看来,这才是“以人为本”、“关注细节”的管理方式。
  曾经有一段时间,戴天方在早上巡班时经常发现有年轻人打哈欠或者瞌睡。当得知是夜里上网的缘故,他十分生气,因为工作状态不佳,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。
  那段时间,他晚上躺在床上,总是辗转难眠,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  不久,他就对工作班次作了调整,尽量安排年轻的组员上中晚班,以便早上能够充分休息,保证工作时精神饱满。
  这一举动让年轻的组员十分诧异,同时也很感动。
  “北京与山区的基地不一样,周围充满着诱惑。对于年轻人,不能再以旧有的方式去教育,而要做好引导。首先要理解他们,其刺艏舤yc官方入口芄豢砣荨7裨颍奔湟怀ぃ湍憔筒烁艉遥芾砭筒荒芄簧钊搿!闭馐谴魈旆皆诮饩鑫侍庵懈形虺龅囊幌啊
  对于班组成员的加班情况,戴天方了解得最为清楚。看着高强度劳作下的同事,他也十分不忍,总是想方设法地在班次上加以调整。然而,很多时候,他也无可奈何。
  一个星期六,厂里忽然来了急活,要求当晚必须干出来,让戴天方马上召集人。有位员工家住得很远,已经加了两天班,当时正在回去的地铁上。让戴天方感动的是,他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地返了回来。
  这些事,戴天方都看在眼里。
  在实际的工作中,班组长还会牵涉到工人的利益分配。戴天方要求自己必须公平公正,在根据个人技能特点分派活的同时,尽可能缩短利益上的差距。
  他说:“每当员工感觉不公正时,要让他觉得你是最值得信赖的人。”
  在近20年的工作中,戴天方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,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工人。如今,他又有了新的愿望,那就是通过自己的行动,为企业培养更多的热爱航天事业、愿意钻研数控技术、勇于实践创新的年轻人,为企业实现富国强军使命,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  与此同时,239厂正准备将数控三组命名为“戴天方班组”,使其在班组建设中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,成为一面高高飘扬在一线的旗帜。(文/索阿娣 张腾 摄/张腾 冯至家 刘铭)

     (责任编辑:孙建平)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